今天6月17日,是第二十六个“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”,世界宣传活动主题是“粮食、饲料、纤维”,我国宣传主题是“携手防沙止漠,共护绿水青山”。
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、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。当前,荒漠化、土地退化和干旱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,影响着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25%的土地。根据联合国数据,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10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胁,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。土地荒漠化已经从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,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。
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《21世纪议程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环境公约之一。该公约于1996年生效。为了有效地提高世界各地公众对执行与自己和后代密切相关的"防治荒漠化公约"重要性的认识,加强国际联合防治荒漠化行动,迎合国际社会对执行公约及其附件的强烈愿望,以及纪念国际社会达成防治荒漠化公约共识的日子,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(经济和财政)的建议,通过了49/115号决议,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"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",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,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。
我国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,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27%,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受到荒漠化的侵害,影响超过4亿人口,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是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,据估计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亿元。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荒漠化和沙化防治,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推进荒漠化防治,加强科技创新支撑,逐年加大治理财政投入,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土地防退化、沙化的有效治理模式。在各方努力下,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,实现了由“沙进人退”,向“人进沙退”的转变。根据历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,截至2014年,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为20.37万平方公里,占53万平方公里的可治理沙化土地的38.4%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和四大沙地等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,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区沙化土地减少1486平方公里,植被盖度平均增长7.7个百分点;四大沙地所在区域沙化土地减少1685平方公里,植被盖度增加5-15个百分点。这些数据均反映了我国防沙治沙、防土地退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,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,是河南省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。由于历史原因,在郑州市的东部、东南部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化区,使我市成为河南省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。解放初期,这片沙区包括中牟县的全境,新郑市、管城区、金水区、惠济区的一部分,共有流动、半流动沙丘132万亩,涉及32个乡(镇),100多万人口。沙区经常出现狂风、飞沙天气,沙丘随风滚动,掩埋农田、村庄,造成土壤退化、粮食减产等生态灾难,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建设。
近几年来,郑州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,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沙区生态环境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、增加沙区农民收入等的重要措施来抓,先后编制了《郑州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》《郑州市风沙源生态治理工程规划》《平原高标准绿化规划》《郑州市森林生态城生态建设总体规划》《郑州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》《郑州林业生态市提升规划》和《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》等,启动了防沙治沙、外资项目造林、退耕还林、平原林网、通道绿化、风沙源生态治理等多项重点造林工程,出台了《关于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通知》《关于抓好郑州市风沙源治理及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的通知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,并相应成立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,统一领导全市防沙治沙工作。沙区各级党委、政府把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采取“谁治理,谁开发,谁收益”的政策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沙化土地的积极性,大力开展植树造林,全面推进沙区绿化。据统计,2011年以来,我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数十亿元,在沙区累计建设提升生态廊道约3000多公里,绿化提升面积达到16万亩,完成防护林造林15.8万亩,发展林业产造林10.9万亩,抚育提升现有沙区防护林19.5万亩,新建设、完善农田林网200多公里,建设中牟中央湿地公园、中牟沙窝森林公园、中牟观鸟林、郑州·中国绿博园、园博园、新郑暖泉河湿地公园、好想你大枣博览园、航空港区健康公园、郑东新区高铁公园、龙湖湿地公园、东区森林公园、象湖湿地公园等近20处,沙化土地植被盖度30级以上的面积占现有沙化土地面积的比例为99.5%,农田林网控制率和沟河渠堤绿化率均达到了95%以上,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。在广大沙区形成了以林网为基本框架、生态片林为主体、大枣等优质经济林为支撑的防沙治沙体系,初步形成了生态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的防沙治沙机制。
2018年11月,省委、省政府作出“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建设森林河南”的决策部署,郑州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积极响应,迅速启动了以高速公路、铁路、高铁生态廊道提升重点的“六化”建设,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,在东部平原沙区开展沟河路渠绿化、平原林网提升和森林公园体系建设,对沙区退化防护林实施更新改造和抚育管理,着提全市森林覆盖、林网控制率和沟河路渠绿化率,快速改善沙区生态环境;同时加强沙化土地利用管理,清除沿黄挖沙、采砂点,开挖人工湖泊,疏通河流水系,治理水体污染和盐碱化,并对重点沙化区域实施保防措施,有效防治土地沙化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19年9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调研,并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,作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布局。郑州市是重要的临黄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,郑州的发展与黄河息息相关,郑州的沙化土地成因于黄河,沙区经济发展更依赖于黄河。抓好郑州东部沙区沙化土治理工作,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工作内容,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沙化土地治理,大力推进平原林网、廊道林荫化、乡村林果化、庭院花园化,坚持系统治理、域流治理、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综合治理,坚持因地制宜,因地施策,切实提升沙区绿化覆盖率,坚决制止不合理、不科学、破坏性的开发利用,确保沙区生态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。
经过连续多年的治理和土壤耕种改良,以及郑州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郑州市的沙化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,土地沙化趋势得到根本遏止,沙区的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。但部分地区仍属全省土地沙化监测防治区域,尤其中牟县北部、东南部,以上航空港区东北部,还存在流动、半流动沙丘,原有沙地上次生刺槐林老化、退化严重,部分乡镇的农田林网不完善,防风固沙作用下降,再加上经济活动和不合理的耕作常造成部分土壤结构破坏、土质污染,干旱等自然因素也时常加剧土地沙化,东部沙区的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。根据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4年第五次全省监测结果显示,我市现有沙化土地面积71.7万亩,其中固定沙丘19.4万亩,沙化耕地37.5万亩,流动、半流动沙丘0.19万亩,其他土地类型面积14.61万亩。我市荒漠化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,未来几年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土绿化力度,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沟路渠道绿化,完善提升农田林网,不断加强土地沙化防治工作;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沙化土地治理和造林绿化工作,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绿色美丽家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