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下生金“富口袋” 护林端上“绿饭碗”
来源:郑州日报  发表时间:2020-11-13 10:28  

本报讯(记者 武建玲)生态与脱贫,一头连着绿水青山,一头连着金山银山。昨日下午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我市生态扶贫工作相关情况。

2017年以来,我市坚持把生态扶贫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,严格落实生态扶贫政策,通过实施生态护林员扶贫、造林绿化扶贫、林业产业扶贫等,累计带动32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。

落实各项生态扶贫惠民政策

在生态扶贫工作中,我市林业部门切实履行职责,充分发挥林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,全面落实好国家生态护林员、退耕还林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。2017年以来,将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,在全市范围内选聘贫困人员参与生态护林工作360余名,人均年收入3650元,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;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000余万元,受益贫困人口1995人,人均增收400~900元;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受益贫困户336户,户均年增收200~500元。

绿化工程带动贫困群众增收

我市发挥重大生态工程带动作用,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建设,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,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。

全市林业部门抓住省委、省政府“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”的战略机遇,大力开展“山区森林化、平原林网化、城市园林化、乡村林果化、廊道林荫化、庭院花园化”“六化”建设,尤其是加大山区造林和生态廊道建设,每年冬春造林绿化季节,动员绿化施工企业就近吸纳贫困人员参与绿化施工、后期养护,为贫困人口提供在家门口就业机会。2017年以来,全市完成造林46万亩,年均吸纳贫困人员260多人,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。 

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

我市深挖生态资源优势,以特色经济林为带动,统筹推进林下经济、森林康养、林果加工和乡村旅游发展,打造高质量生态产业,推广实施“企业+专业合作组织+基地+农户”产业化经营模式,带动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保护、环境美化、群众增收、区域发展的“多赢”。

开展森林旅游。我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,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在森林景区务工、直接向游客销售林产品等,通过就业实现增收、通过开展个体经营实现增收、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实现增收、通过资源出租和入股经营等实现增收。森林旅游发展还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了交通、物流、通信、文化、餐饮、住宿等相关条件的全面改善。

实施产业带动。我市按照“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、规模发展”的原则,发展特色经济林、花卉苗木、林下经济和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。通过产业带动扶持大力培育林果龙头企业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、家庭林场、林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,通过入股分红、订单合作、定点帮扶等多种形式,带领贫困户兴林增收。

通过实施产业引导,2017年以来全市扶持林业企业、林业合作组织等120多家,带动建档立卡户260多人增收,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。


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